李桓英:37岁回国,100岁仍在上班,未婚无子,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
这不禁让我们这些平常人惊讶道:这个年龄不正是含饴弄孙、跳广场舞的好时光吗?还折腾什么?
当我们了解了她的“疯魔”事迹后,才明白什么叫青春无悔,还怎么好意思喊着要躺平?
她就是李桓英,她的一生真正应了那句:“不疯不魔不快活。”
01
说起李桓英不得不先提到她的祖父,她的祖父李庆芳是山西人,1902年他和阎锡山等人被国家官费派往日本东庆应大学留学,攻读法律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留学生。
1913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李庆芳担任过国会参议院担任要职,还主办过《民宪日报》、《宪法新闻》,在政界比较有影响力。
在北平安家生活期间,李庆芳还以“怀幼”为名创办了很多慈善机构,包括女校、工厂、印刷厂等,包括现在北京比较知名的宽街小学就是李庆芳创办的。
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了太原,华北大部分城市失守,李庆芳自知在阎锡山手下担任要职,怕被日军胁迫去做汉奸,便乔装回到山西老家。
1939年2月5日,日本人听说山西襄垣县的阳泽河村有八路军活动,便派出500名日军包围了村子,在村子的李庆芳和38名八路军以及民兵一起被日军抓了起来。
李庆芳早年在日本留过学,精通日语交流,于是他便用日语跟日军交涉:“我与你们日军驻上党的关今由长治是东庆应大学的同学。”
日军听完兴奋不已,又觉得李庆芳会日语,就将他请到了日军位于夏店镇的指挥部设宴诱降。李庆芳一直同日军周旋,第二天,他和同学关今由长治见面了。关今由长治答应放了八路军和那些民兵。但是紧接着对李庆芳进行威逼利诱,并让李庆芳担任山西省地方的维持会长。李庆芳不同意,被日军软禁了四十天。不到一年时间,他因忧愤感染了伤寒,没有及时治疗而逝世。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还专门刊载了李庆芳的爱国事迹 。
李庆芳去世时,他的孙女李桓英19岁,她已接受过五四新思想的沐浴,也听到过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她和家人回山西老家参加追悼会,听了很多关于爷爷的故事,她暗自下决心:做一个像爷爷那样“了不起”的人,正直、磊落、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李庆芳的民族气节影响着后代,包括李桓英。李桓英的父亲李法端是一位官派留德学生,他学成后就回国为国家做贡献。在爷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李桓英不仅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一颗爱国的种子也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爷爷被抓捕的那一年李桓英从香港考上了同济大学医学院。随着日军的入侵,同济大学被迫搬到了昆明,后来辗转又搬到四川的一个偏僻小镇——李庄。当时民国女神林徽因也待在这个地方。
李庄的生活让李桓英深深体会到了被外敌欺辱和蹂躏的感受,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02
1946年,25岁的李桓英考入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为了公共卫生研究细菌系的一个研究生,主攻流行病学。
那时候两国的差距还比较大,作为中国学生的李桓英更想通过自身努力证明中国人并不差。她门门功课成绩优异,就连选修课也不例外。当时她的导师特纳看中她的勤奋和努力,选拔她做他的助理研究员。她毕业后接着又被恩师特纳推荐到刚成立不久的世界卫生组织。当时对于留学生来说能进实验室的机会很难得,她抓住机会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首批官员之一。工作期间,她先后被派往印尼、缅甸等国工作。
在缅甸工作时,李桓英每每隔河望着祖国,她都无比想念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渐渐地她的乡愁越来越浓。
1950年,核物理学家朱光亚给留美同学写了一封公开信,52名中国留学生积极响应;数学家华罗庚在归国时也发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应当回去。”
大约同一时期,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克服重重阻碍回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也秘密回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也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拿到学位就回了国。当时的李桓英蠢蠢欲动,激动不已。
在世界卫生组织任期的7年合同期满后,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她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人力资源主管将她的年薪涨到9000美元来续签。她却礼貌地拒绝了,理由是:我要回国。
那时的中国还处于穷困期,很多人都不理解37岁的她,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为什么要做那样的选择?
她却瞒着家人,几经周折从罗马、雅典、列宁格勒绕道,终于来到了中国驻英国的大使馆,才于1958年冬天,她终于如愿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她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皮肤性研究所工作。她一直勤勤恳恳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57岁那年,原本到了稳稳熬到退休的年龄,可以拿着退休金安度晚年。可她又做出了人生的又一个重大的选择。
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落成,她激动不已,她觉得一个更大的舞台和机会来临了。于是她申请调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院。从此她就与麻风病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在以前人们都认为麻风病就是鬼魔附体。只要谁患上这种病,人们都会敬而远之。早期的欧洲,人们用船把麻风病患者大批运到海上,投入茫茫大海。人道一点的,便将他们赶到荒山野谷,最后自生自灭。
在中国,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也伴随着排斥与歧视。1950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有10个大大小小的村落居然绝大多数人感染了麻风病,从此这些村落都成了与世隔绝,无人敢来的麻风村。
李桓英的人生中似乎总是不按常规出牌,她在如此“尴尬”的年龄,选择了这个最难攻下的课题。
03
于是57岁的李桓英孤身一人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麻风村。封闭已久的村人面对一个陌生的访客,态度冷漠,又自卑又害怕地抵触。
而李桓英却伸出双手,热情地握住患有麻风病的村长刀建新的手说:“我是来自北京的医生,帮大家医病。”
村长刀建新敏感地抽走溃烂的手说:“小心被感染。”
李桓英笑呵呵地说:“我就希望被感染,我再将自己治好。”
村长以及村民都对李桓英的话语嗤之以鼻,因为这么多年,来了无数的医生,最后都是失望而归。
李桓英却不做任何防护措施,掀开病人的衣服,仔细检查他们溃烂流脓的地方。给村民们脱鞋检查。同行的工作人员劝她做好防护措施,她说:“那样还怎么让病人配合治疗。”
检查完没过多久,李桓英就回北京了,一走就是四年。
村民们嘘声一片:“还北京来的专家医生,走走过场,还是被吓走了。”
而这4四年期间,李桓英并没有闲着,她参加了缅甸首都仰光召开的麻风病联合化疗会议。此后她又用9个月的时间,走访6个国家的9个麻风病治疗中心。通过学习和研究,她根据中国的特点率先拿出了联合化疗的短程实验方案。
当时的医学界对“联合化疗”也有争议,比如对“动物实验”的可靠性,病人用药的剂量和时间,是否会复发都不确定。
李桓英就用提取的麻风抗原和从麻风杆菌中提取的特异性的酚糖脂进行实验。她没有用小白鼠,而是在自己身上注射了麻风病菌。
作为一个医生,她比谁都清楚感染麻风病的后果。可是她却说:“我就想让大家看看,我是怎么把自己怎么治好的。”虽然后面她确实权威地将自己治好了,但是她的胳膊上永久地留下一大块疤痕。
时隔4年,60岁的她再次来到了勐腊县麻风村,这次她带着经过她亲身试验的药和“联合化疗”技术,住进了麻风村。
她将药亲自送到每一位患者手上,亲眼看着他们吃下。
可是,结果并不如她的预想。患者们因为患病时间太长,服过药的患者居然出现了皮肤溃烂加重,皮肤变成了紫色,甚至小便都成了红色的现象。
村民们从此拒绝继续吃药,将药扔进了臭水沟,大骂她是个骗子。
面对患者的质疑和无情,李桓英夜里暗自崩溃,白天她又披甲上阵。她硬着头皮去跟每一个服药的患者做工作,并保证说:“如果这个药治不好你们,我就不离开麻风村。”
村民们还是半信半疑。直到有一天,李桓英发现村长刀建新5岁的儿子被发现感染了麻风病,心急如焚的刀剑新将儿子送到李桓英跟前,因为是早期发现,疗程比较短,用药后很快就好了。
村民们这才开始相信李桓英的权威,他们开始配合李桓英坚持吃药,经过为期27个月的治疗,麻风村里的麻风病患者终于全部被治愈。
被治愈的患者就像获得了新生,在1990年4月13日的泼水节那天,村民们拉着李桓英的手,和她一起跳舞,一起玩泼水节。在这一日,麻风村正式改叫“曼喃醒村”,傣语是“新生”的意思。
从此,跟随人类3000年的麻风病,终于敲响了丧钟。
总结:
在60岁、70岁、80岁,一直到94岁,李桓英仍然在云南一线奔走。如今100岁的她,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医学研究岗位上,她实现要奋斗到100岁的梦想。
谢谢李桓英医生,她告诉我们: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不必遇到挫折就躺平。人可以这样“疯魔”地活着,才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参考资料:
《一百年,那些热血沸腾的青春》长江著
《北京精神》
《李桓英——中国“麻防”事业的领跑者
- 来介绍一下 怡开胰激肽原酶的用法用量
- 2亿女性被更年期综合征困扰,中医帮你调
- 老年痴呆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 夏季心血管疾病高发期 老人该吃什么好
- 老人牙齿不好怎么吃才能不缺营养
- 老人手抖预示身体不健康信号
- 老年人午睡养生也是有讲究的
- 老人保健养生 讲究正确方式方法
- 老人多吃草莓和菠菜 抗氧化提高20%
- 老人睡午觉 衣服不宜穿太厚
-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性疾病
- 老人冬季抗寒喝汤最好
-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
- 老人晨练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一些禁忌
- 元宵和汤圆有什么区别 吃元宵的禁忌有
- 元宵节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 有关小年的传说是什么 小年有哪些传统
- 冬至的饮食习俗 一起看看吧
- 用微波炉加热或烹饪 会影响营养吗?
- 火气大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日常吃什么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