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 探索“养医护”新模式
推进“互联网+”与养老行业融合,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支撑作用。以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契机,坚持政企联动、开放融合,促进医疗、健康、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实现建设智慧健康老龄社会的目标。近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的第八届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与会代表共话新技术加持下的“养医护”新模式如何建设。
增加老年健康服务供给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残联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作兵说,实现健康老龄化不能完全依赖老年人看病吃药,而需建立全周期、全方位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否则医生、家庭、社会将不堪重负。
陈作兵认为,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除有各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外,也有特殊性。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唯有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即以健康为核心,兼顾预防、保健、康复的医养结合之路。
陈作兵说,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信息技术有望增加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智慧健康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支撑,包括健康监测、居家护理、健康管理、康复辅助等环节,涉及的细分产业有智能健康设备(体征监测和健康管理)、医疗健康信息化、健康咨询、互联网诊疗等。”
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教授认为,健康不是没有疾病,而是在患有疾病的情况下,仍能通过一些支持性和替代性手段,使身体机能保持相对正常。为此,既需降低老龄人口患病率,推迟发病时间,从而减少患病所带来的照护负担;又需思考如何借助科技创新让患病群体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每年都会发布积极老龄化指数,强调老年人口的活力。欧洲专家认为,老年人并不是无用的,要鼓励面向老龄人口的劳动参与和科技创新。近10年间,欧洲高度重视数字化、电子化以及通过整合开放数据来支持老龄人口作为独立个体参与经济社会。”杨一帆介绍,我国在该领域也有尝试。2018年,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集合国内顶尖医学专家和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共同完成选题。遗憾的是,目前老年人急需的护理、康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还相对较少。总体来说,科技创新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当中,还未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距离作为第一生产力和引领要素还有很大差距。
杨一帆表示,科学家进行技术研发时容易忽略的是,受众或许根本不具备同等的素质,绝大多数老年人,甚至是普通公众并不具备融入数字社会的基本素养。科技创新要接地气,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和信息壁垒。
探索“家院融合”模式
为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探索形成“家院融合·养医护”智慧康养服务模式。
“截至2020年年底,秀洲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5.37%,其中75%以上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98%以上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秀洲区民政局局长高峰介绍,秀洲区老龄人口呈现空巢独居数量大、家庭养老比例高、人员分散照顾难等特点,全区虽在2016年实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但由于人员有限,助医项目无法做到点对点精准服务。
为此,自2020年5月开始,秀洲区试点实施“家院融合·养医护”智慧康养服务模式。高峰介绍,秀洲区在王店镇、新塍镇、新城街道、高照街道部分村(社区)选取500名老年人,由本土企业提供500个非接触式智能传感器,监测老年人健康数据。整合老年人监护人、养老护理员、家庭医生资源,让居家老年人通过秀洲区养老智慧康养服务平台App享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平台24小时有人在线值守,如发现老年人健康数据异常、监护人15分钟内无响应,立即发起紧急呼叫,启动预警分级联动服务模式。
高峰介绍,该模式实现了服务数据互通、服务过程留痕、联动反应更迅速,服务效率和精准度都有了提升。截至目前,平台共发出健康提醒11321个,委托第三方上门服务157单,家庭医生介入及转诊治疗85单。
- 来介绍一下 怡开胰激肽原酶的用法用量
- 2亿女性被更年期综合征困扰,中医帮你调
- 老年痴呆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 夏季心血管疾病高发期 老人该吃什么好
- 老人牙齿不好怎么吃才能不缺营养
- 老人手抖预示身体不健康信号
- 老年人午睡养生也是有讲究的
- 老人保健养生 讲究正确方式方法
- 老人多吃草莓和菠菜 抗氧化提高20%
- 老人睡午觉 衣服不宜穿太厚
-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性疾病
- 老人冬季抗寒喝汤最好
-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
- 老人晨练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一些禁忌
- 元宵和汤圆有什么区别 吃元宵的禁忌有
- 元宵节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 有关小年的传说是什么 小年有哪些传统
- 冬至的饮食习俗 一起看看吧
- 用微波炉加热或烹饪 会影响营养吗?
- 火气大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日常吃什么降